您现在当前的位置是:您现在的位置: 青州圆觉寺 >> 菩提学苑 >> 佛教经论 >> 正文

大乘寺本)韶州曹溪山六祖师坛经(三)

作者:印林    文章来源:本站原创    点击数:    更新时间:2011-1-9

    [一0]某甲領得衣缽,三更便發歸南,五祖相送,直至九江驛邊。有一隻船子,五祖令某甲上船,五祖把櫓自搖。某甲言:“請和尚座,弟子合搖櫓。”五祖言:“只合是吾度汝,不可汝卻度吾,無有是處。”某甲言:“弟子迷時,和尚須度。今既已悟,過江搖櫓,合弟子度。度名雖一,用處不同。某甲生在邊方,語又不正,蒙師教旨付性(法?),今已得悟,即合自性自度。”五祖言:“如是如是,但依此見,已後佛法大行矣。汝去後一年,吾即前逝。”五祖言:“汝今好去努力。南中五年,佛法難起。已後行化,善誘迷人。若得心開,與吾無別。”辭違已了,徑發向南。
    [一一]兩月中間,至大庾嶺,不知逐後數十人來,欲趁某甲,奪衣取法,來至中路。餘者卻迴。唯一僧,姓陳,名惠明,先是四品將軍,性行麄惡,直至大庾嶺頭,趁及某甲。便還衣缽,又不肯取,言:“我欲求法,不要其衣。”某甲即於嶺上,便傳正法。惠明聞說,言下心開。某甲卻令向北接人。
    [一二]某甲後至曹溪,被惡人尋逐,乃於四會縣避難。經逾五年,常在獵中。雖在獵中,常與獵人說法。
    [一三一]某甲東山得法,辛苦受盡,命似懸絲。今日大眾同會,得聞此法,乃是過去千生,曾供養諸佛,主始得聞無上自性頓教。某甲與使君及官僚等,有累劫之因。教是先聖所傳,不是某甲自智。願聞先聖教旨,各須淨心聞了,願自除疑,如先代聖人無別。
    [一三二]大師言:善知識,菩提般若之智,世人本自有之,祇緣心迷,不能自悟,須求善知識示導。愚人智人,佛性本無差別,祇緣迷悟不同,所以有愚智也。

三、為時眾說定慧
    [一四]師言:善知識,我此法門,以定慧為本。大眾,勿迷言定慧別,定慧一體,不是二。定是慧體,慧是定用。即慧之時定在慧,即定之時慧在定。若識此義,即是定慧等學。諸學道人,莫言先定發慧,先慧發定,定慧各別。作此見者,法即有二相,口說善,心中不善,定慧不等。心口俱善,內外一種,定慧即等。自悟修行,不在於諍。若諍先後,即同迷人,不斷勝負,卻增法我,不離四相。
    [一五]善知識,一行三昧,常行直心。但行直心,於一切法,無有執著。迷人著法相,執一行三昧,直言坐不動是,早已執迷著。除妄不起心,即是一行三昧。此法若同無情,卻是障道因緣。善知識,首須通流,心若住法,名為自縛。若言坐不動是,只如舍利弗宴坐林中,不合被維摩詰呵。善知識,又見有人教坐,看心看淨,不動不起,從此置功。迷人不會,便執成顛。即有數百人,如是相教,故知大錯。
    [一六]善知識,定慧由如何等?由如燈光。有燈即光,無燈不光。燈是光之體,光是燈之用。名雖有二,體本同一。此是定慧法,亦復如是。
    [一七]善知識,本來正教無有頓漸,人性自有利鈍。迷人漸契,悟者頓修,自識本心,自見本性。即無差別。所以立頓漸之假名。
    [一八]善知識,我此法門,從上已來,先立無念為宗,無相為體,無住為本。何名無相?於相而離相。無念者,於念而不念。無住者,人之本性,於世間善惡好醜,乃至寃之與親,言語觸刺欺諍之時,並將為空,不思酬害,念念不中,不思前境。若前念今念後念,念念相續不斷,名為擊縛。於諸法上,念念不住,即無縛也。是以無住為本。善知識,外離一切相,名為無相。能離即法體清淨,是以無相為體。善知識,於諸境上,心若能萬境常寂,念上常離諸鏡,不於境上生心。莫(若)百物不思,念盡除卻,即無,別處受生,學道者,莫(若)不識法意,自錯猶可,更勸他人,自迷不見,又謗佛經,所以立無念為宗。善知識,云何立無念為宗?只緣口說,不見本性,迷人於境上有念,念上便起邪見,一切塵勞妄想,從此而生。自性本無一法可得,若有所得,妄說禍福,即是塵勞邪(見)。然此法門,立無念為宗。善知識,無者無何事?念者念何物?無者無二相,無諸塵勞之心。念者真如本性。真如即是念之體,念是真如之用。真如自性起念,非眼耳鼻舌能。真如有性,所以起念。真如若無,眼耳色聲,當時即壞。善知識,真如自性起念,六根雖有見聞覺知,不染萬境,真性而常自在。外能分別諸色相,內於第一義而不動。

录入者:印林 责任编辑:印林

  • 下一篇文章: